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染料是有颜色的物质。但有颜色的物质并不一定是染料。作为染料,必须能够使一定颜色附着在纤维上,且不易脱落、变色。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和纤维发生物理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有些染料不溶于水而溶于醇、油,用于油蜡、塑料等物质的着色。
活性染料高速发展的30年
早在1923年,Ciba公司申请了一个用于羊毛染色的酸性染料的专利,这个染料的分子结构跟现在的C.I.活性红5完全一样,只是当时不知道可以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1956年,英国ICI公司正式生产了名为Procion (普施安)的具有二氯均三嗪结构的活性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1957年,德国赫斯特公司生产了名为Remazol(雷马素)的具有β-羟基乙砜硫酸酯类活性基的活性染料。(注:普施安和雷马素现在属于德司达公司)
1960年,瑞士的山德士公司生产了具有三氯嘧啶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名为:Drimaren(黛棉丽)。(注:黛棉丽经科莱恩现在属于昂高公司)
1960年,瑞士的嘉基公司也生产了具有三氯嘧啶活性基的活性染料,起名:Reacton(丽阿通)。
1961年,德国的拜耳公司生产了具有二氯喹噁啉活性基的活性染料,起名:Levafix(丽华实)。(注:丽华实现在属于德司达公司)
1961年,德国的巴斯夫公司开始生产活性染料,商品名Primazin。
1968年,瑞士的汽巴公司生产了具有一个氯原子和一个甲氧基的活性染料,起名Cibacron Pront (汽巴克隆普龙特)。
1970年,我国开始正式生产具有β-羟基乙砜硫酸酯和一氯均三嗪基的双活性基染料。
1976年,英国ICI公司生产了以磷酸基为活性基的普施安T,其可以在非碱性条件下反应,适合与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
1978年,汽巴-嘉基公司生产了具有一氟均三嗪为活性基的Cibacron F(汽巴克隆F)。(注:汽巴克隆经亨斯迈已并入昂高公司)
1980年,日本住友公司开始生产β-羟基乙砜硫酸酯和一氯均三嗪基的双活性基染料,起名:Sumifix。(注:日本住友已退出染料市场。)
1984年,日本化药生产了在均三嗪环上具有烟酸取代基的活性染料,起名Kayacelon(卡雅赛隆)。
我国最早在1958年就开始活性染料的生产,以上海染化八厂为代表,至今,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活性染料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国。
行业现状
整体结构
活性染料作为染料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染料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染料行业市场中,活性染料占比为30.51%,仅次于分散染料,排名第二。
产量
由于活性染料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受国家环保政策限制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大量产能落后以及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使得我国活性染料产量整体呈波动下降的态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活性染料产量为26.1万吨,同比增长23.7%。
进出口贸易
从行业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地区作为活性染料主产区,产量大幅下滑,无法满足出口需求,导致大量订单回流至我国市场,带动我国活性染料出口量持续增长,带动行业贸易顺差额的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活性染料进口量为0.96万吨,同比下降39.2%;进口金额为1.06亿美元,同比下降27.9%;出口量为3.92万吨,同比下降10.5%;出口金额为2.33亿美元,同比下降9%。
从出口分布来看,2022年我国活性染料出口量中,占比前三的地区分别为韩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占比分别为24%、15.2%和13.3%。
相关政策
活性染料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规范行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绿色化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趋势
活性染料为染料细分领域,近年来受国家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活性染料产量有所下滑,但随着产能落后以及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我国活性染料质量将获得大幅提升,产量也将逐渐回暖。此外,活性染料具有适用性强、色谱广、生产方便、成本低、耐摩擦等优势,在各种纤维产品、纺织物中应用广泛。与此同时,活性染料还能够代替铬媒介染料以及酸性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羊毛染色。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活性染料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增长。
文章来源: 华经产业研究院 ,王摩尔,染整百科